來源: 作者: 點擊量:2552次
——記甘肅建投隧道公司勞動模范張旭東
自從2012年6月調入隧道公司以來,張旭東便憑借著干脆果敢的工作作風和高效出色的業務能力為自己獲贊無數,成為隧道公司的“明星”職工。這位2001年度甘肅建投機械有限公司的“十佳青年”在2016年又被評為集團總公司和甘肅建投隧道公司的勞動模范,完美印證著那句古老但永不過時的真理格言,“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的”。
行萬里,百煉成鋼
自2000年畢業以來,張旭東從事施工行業近二十載,干過的工程項目不勝枚舉,施工足跡遍布甘肅、山西、河南、陜西、內蒙古、青海諸省,縱橫大半華夏,行程何止萬里。十數年歲月的洗禮,若干個工程項目的錘煉已經將當初那個青澀少年磨礪成一個響當當的西北硬漢。“好男兒志在四方,那個時候唯一的想法就是要出去闖上一闖。剛入行那幾年,施工員、資料員、技術員、質量員我都做過。”憶起往事,張旭東甚是懷念,“那個時候年輕,不知苦,不知累。我做資料員的時候還不像現在普遍實行信息化辦公,很多施工資料都要靠筆記手抄,經常寫得手麻胳膊酸,脖子僵,腰背疼。一年下來,我筆下出來的資料也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是張旭東也坦言,隨著經歷的工程項目越來越多,施工生活的辛苦、枯燥便慢慢襲來,讓他時而迷茫,自己是不是選錯行了。
2006年6月,張旭東在青海曲麻萊公路工程項目中擔任常務經理。青海曲麻萊縣4800米的海拔讓張旭東和同事們不可避免地遭受了高原反應。“每天都頭疼、頭暈、想嘔吐,別提多難受了。”即使現在回憶起來,張旭東也是眉頭緊皺,仿佛多想一刻那種痛苦就會再次涌上心頭。除此之外,高海拔地區的低壓導致熱水在65℃時就沸騰起來,張旭東和同事們有時不得不嚼著半生不熟的面條下肚。不過相對于這些,一種與世隔絕的孤獨與恐慌更讓人感到不適。張旭東所在的項目地處山區,天高地遠,通訊信號覆蓋不到,要想打個電話必須要到160公里以外的曲麻河鄉才可以。“有時候兩三個月才能給家里打上一個電話報個平安,對于家人來說,那兩三個月我們處在‘失聯’狀態,對于我們來說則有一種被遺忘、被隔絕的孤獨感。”
以前的苦只是工作強度高,這一次連環境也如此惡劣,而且關鍵的是你不知道下一次更惡劣的會在什么時候到來。張旭東再次迷茫了,不知在這一行繼續堅持下去的意義何在。直到工程完工,公路通車的那一刻起,張旭東心里燃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讓他找到了自己從事施工行業的真正意義。其實在中國還有不少像青海曲麻萊縣這樣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的地方,有時候一條路,一座橋都可以幫助一片地區慢慢發展,漸漸擺脫落后的面貌,意義何其重大。而當你想到這條路、這座橋的建設也有自己的貢獻時,所受的苦累也早會被拋諸腦后。“吃苦是一種磨難,但是當你找到吃苦的價值,這種磨難便成為了財富。”如今,這位年過不惑的西北硬漢說出這番話來,言辭從容,面容剛毅。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當張旭東堅定了扎根施工行業的初心時,便不再有迷茫,不再有猶豫,有的只是更加踏實、更加刻苦。因為他自己明白,一旦選擇了建筑施工這條路,便只顧風雨兼程。憑借著對工作認真,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張旭東不斷積累經驗,提高項目管理能力,才華逐步得到展現。他也由最初的施工員成長為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
思路活,經營有方
“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決定活法”,這是張旭東的人生格言,也是他從事施工行業多年以來的所慮所得。“在施工行業光想著和別人比吃苦是不夠的,關鍵腦子還要活才行。”不管是搞現場施工還是市場經營,張旭東都是思路最活,想法最多的那個。
2015年2月,張旭東開始擔任隧道公司經營部部長一職,在施工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經營形勢不太樂觀的情況下,可謂臨危受命。“在一個陌生的市場開展經營工作,首先要打好企業軟實力這張牌,咱們甘肅建投作為中國500強企業,在業界一直廣受好評與信任。”談起工作,張旭東滔滔不絕,“不過更關鍵的是要堅持現場保市場的經營思路,只要工程項目干得出色,施工的安全、質量、進度等控制都過關,自然會得到業主方的信任,經營工作也就容易開展了。”
2016年3月,張旭東在擔任經營部長的情況下兼任隧道公司蘭州新區南部片區土地整理項目一期工程的項目經理,身擔雙職,挑起重擔。在擔任項目經理期間,面對工期緊、任務重的施工局面,他總是主動出擊,超前謀劃,雷厲風行地帶領項目人員實行24小時作業制,短短一個半月便保質保量地完成施工。在此期間,共完成土方填方量約252萬立方米、挖方量約258萬立方米和外借方量25萬立方米,施工總面積30萬平方米,完成施工產值3800萬元。在張旭東的嚴密把控和同事們的努力下,此次項目比合同工期足足提前了45天完工,受到業主方蘭州新區土投公司(蘭州新區土地資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其他單位的認可和好評,并多次受到觀摩學習。回憶起這段經歷,張旭東既感慨又自豪,“施工是一個動態、復雜的過程,很多事情計劃趕不上變化,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提前完工真的不容易,但是我們做到了。”
得益于此次項目展現出來的出色的施工能力,隧道公司后來在蘭州新區土投公司關于蘭州新區南部片區土地整理項目二期工程和蘭州新區東南片區北部區域土地整理項目的招標中順利“奪魁”,中標額分別為5600萬和8500萬。“現場保市場,誠信贏天下。不管多苦多累,我們都爭取高效優質地完成項目,這既符合業主方的利益,更符合我們企業自身的利益。”張旭東用實際行動完美地踐行著自己的經營理念。在張旭東和其他同事的努力下,2016年隧道公司承攬工程的產值達到3億元,圓滿完成經營目標責任書上的指標,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評。
再奮發,向家而望
如今,甘肅建投隧道公司步入了持續發展的“快車道”。作為公司的骨干人才,張旭東任重道遠,每天依舊忙碌在基層一線,行事如風。只有想起家人時才能讓他匆匆的步伐放緩,強大的內心柔軟。
建筑人的生活是枯燥的,乏味的,但每個人內心中關于家人的獨白卻是動人肺腑的,這份獨白是對家人的思念,對家人的愧疚,更是對家的渴望。但是對于大部分建筑人來說,家有時可能只是一張電話卡,一根網線,你在這頭,家人在那頭,僅用電話卡和網線傳遞你我安康的訊息。
“雖然現在離家不算太遠,但是一年下來,和家人的交流大部分還是通過電話或網絡。父親做闌尾炎手術,身為人子,我照顧不了;兒子生病發燒,身為人父,我陪伴不了;而身為丈夫,結婚這么多年也沒給妻子過個像樣的生日。”說起這些,張旭東眼中噙淚,臉上有說不出的苦澀,“不過這也是施工人的職責所在,何況我現在還是一個項目管理者。因為個人的原因耽誤項目上的事情,影響項目全體人員的工作,損害公司的利益,這樣的愧疚我更承擔不起。”
張旭東拿出一張照片,那是去年陪伴妻兒旅游時拍下的合影,照片中三人的臉上掛滿幸福滿足地笑容。“陪伴的時間少了,卻讓我更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機會。不過兒子慢慢大了,父母漸漸老了,我現在的想法就是要更加努力工作,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這樣才能有足夠的自由和時間去陪伴、照顧家人。”望著手中的照片,這位四十多歲的男人仿佛又找回了當初的那股奮發拼搏的勁頭。
有人說,選擇了施工這一行就注定要放棄詩和遠方。其實,家和家人才是值得我們守護的詩和遠方。甘肅建投的企業宗旨中有一項是“富裕職工”,“富裕”的既是員工的物質生活,更應該是員工的精神追求,而家和家人正是我們所有施工人在繁勞的工作中孜孜追求的精神港灣。我們希望所有的建投人如張旭東一樣在各自的崗位上奮發進取,艱苦奮斗,為了企業,為了自己,更為了家人去追求一個更加強大的自己!
征途在前,重任在肩,在譜寫人生新篇章的征程中,張旭東正以奮斗的步伐,砥礪前行!
再奮發,向家而望!再奮斗,永遠在路上!再奮斗,綻放怒放的人生。(攝影報道:楊愛紅)